NTNU

最新消息

2018.0320

青年學生物理辯論賽頒獎 物理系扎根科學教育
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與徐有庠紀念基金會共同合作的「徐有庠盃—第十屆臺灣青年學生物理辯論賽」3月19日舉辦頒獎典禮,來自全臺的26支隊伍競逐,最後由臺北美國學校獲得總冠軍,拿到15萬元獎金。徐有庠基金會徐旭東表示,得到金牌、銀牌固然重要,更重要的是競賽過程,「大家發揮team Work及向心力」,共同完成目標。」他更誇獎本屆競賽學生都很優秀,「我感覺你們比去年更進步,good job、well down。」

出差回來,立刻前來主持頒獎典禮,徐旭東依然神采奕奕。他致詞時談到,「我這次被邀請去參加美國共和黨智庫(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)的會議,感覺到全世界的變化太驚人,在政治及經濟之外,科技是最重要的議題。」他同時鼓勵參賽同學:「臺灣在亞洲四小龍中已經落後,未來要靠你們的努力。」

十年有成 臺師大物理系和遠東集團共同扎根科學教育

「徐有庠盃臺灣青年學生物理辯論賽」自2009年開始舉辦,在遠東集團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共同合作之下,今年已經邁入第十屆。「徐有庠盃」競賽模式相當特別,是參考「國際青年學生物理辯論競賽」(IYPT),競賽題目由IYPT每年公布的17道競賽題目中選出12題,賽前同學要針對每道題目進行實驗或模擬,在比賽中報告研究結果,並與對手討論攻防,辯論全程均以英語進行。比賽表現傑出的同學,可以代表臺灣參加IYPT國際賽,與全世界一流的高中生競爭。

跳脫出傳統教育的框架思維,物理辯論競賽的12道題目中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,在物理學上不只要清楚的邏輯,論述之外還要反辯、相互提出質疑與公正評論,每個人都要在一道題目上扮演三種不同角色,如同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戴淑芬所言,這樣追求真相的學習方式,正是走在時代尖端的教育模式,所有參與的師生也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苦心。

參與競賽以五人為一組,一人參與題目辯論時,其餘四人在旁提示、給予支持;因此當董事長徐旭東問到「是什麼讓你們的隊伍得獎」時,幾乎都感謝隊友給予支持,感謝師長犧牲假日,甚至自掏腰包全力輔導學生,去尋找沒有所謂「標準答案」的科學辯證,讓每一位參賽學生培養出解決問題以及團隊合作能力。

本屆比賽共吸引來自北、中、南及東部高中學校優秀師生163名,角逐一百萬元高額獎金。頒獎典禮邀請到科技部次長鄒幼涵、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戴淑芬、臺灣物理學系理事長賈至達、臺灣師大物理系主任劉祥麟、副教授徐鏞元,及多位產官學界嘉賓蒞臨現場觀禮。

全臺26支隊伍 搶奪金牌

26隊參賽,要選出金牌獎3隊,各得獎金15萬元;銀牌獎5隊,每隊獎金6萬元;銅牌獎5隊,每隊獎金3萬元。金牌3隊要進行總決賽,決定今年總冠軍獎盃獎落誰家。

在4天激烈競賽後,臺北美國學校的「All Niters」隊抱回第十屆的總冠軍。美國學校同學Alvin Ling表示,由於對物理的熱愛,每天在實驗室練習6~8個小時,「因為努力,所以我們得到冠軍。」

傳統強校協同中學表現依舊搶眼,共計囊獲二金一銀,可惜總冠軍賽敗給臺北美國學校,未能保住總冠軍金盃。特別的是,首次參賽的花蓮女中及建中、師大附中、麗山高中三校共組跨校聯隊異軍突起,分別奪銅牌及銀牌佳績。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直言,今年物理辯論競賽的團隊比起去年更加成熟、進步,代表臺灣科技新血的能量越來越好。

徐旭東勉勵獲獎學生,競賽中得獎固然是好,但在準備過程中,團隊合作、尋求答案及培養向心力的體驗,對人生更重要。「現在世界變化太快,希望大家還要繼續不斷努力,不只是為了今天的競賽而努力,未來路還會更寬、更有挑戰性。」他談到ETC,我們透過科技節省國道用路人時間,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,「但是,我在美國看到人家的電子收費系統,整合許多ETC衍生的服務,代表我們還有很多創新空間。凡事總要起頭;今天的得獎,正是你們的起頭。」

呼應徐旭東談話,科技部次長鄒幼涵亦表示,日前美國智庫團隊來訪,問到臺灣科技面臨最關鍵的問題,科技部認為是「需要打造創新的生態系統」,而TYPT競賽就是培養學生從科學論證中找出答案,挖掘創新的機會。臺灣物理學會理事長賈至達認為,透過參賽過程,同學可以學會把想法傳達給隊友、對手、評審,讓別人理解論證者的立足點,藉由與人交流使科學真理越辯越明。

本屆比賽也選出十名優秀個人獎,每人獎金1萬元。經過密集培訓後,他們將有機會代表臺灣參加7月在北京舉辦的IYPT國際賽,目標奪得世界冠軍。

資料來源:聯合報、中國時報